標籤: 藥物

  •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資訊哪裡查詢?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資訊哪裡查詢?

    近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的臨床試驗消息,引發各界熱烈討論,我國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檢查食藥署)特別針對疫苗臨床試驗相關問題「疫苗臨床試驗資訊哪裡查詢」提供完整解答。

    參加臨床試驗而施打疫苗,除了能獲得醫療團隊密切的照護外,也有很大的機會在施打疫苗後,誘發免疫反應而產生抗體,但仍視個人體質與身體狀況有所差異。

    臨床試驗是一種研究,研究就是探索未知,也可能具有潛在風險,像是承受未知的副作用、接種的是不具效果的安慰劑、或需要頻繁的追蹤、額外治療及檢驗,導致您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若產生疫苗副作用,應立即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受試者要了解發生緊急狀況時該如何處理、與誰聯絡?若有身體不適、發燒、嚴重過敏等副作用時,須立即就醫,並聯絡試驗醫師或團隊,給予即時協助。此外,疫苗研發廠商須負起臨床試驗所發生的賠償責任,或支付投保人體試驗責任險的費用。

    保障個資與檢體,確保隱私權

    參與期間,試驗醫師及團隊會蒐集檢體及相關資料,為了保護個人隱私,會以獨特編號代替姓名與個資,並依據相關法規,確保檢體及資料完善保存及保密。您可透過詢問試驗團隊人員,閱讀受試者同意書,了解檢體及資料的保存方式、地點、用途及期限等資訊。
    三大平台,了解疫苗臨床試驗相關資訊

    若有意願參加疫苗的臨床試驗,可在「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台灣臨床試驗資訊平台」、「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網」、「各醫院臨床試驗中心」查看,如:廠商資格、試驗疫苗、招募條件、參與試驗的醫療機構等相關資訊,也可向試驗醫療機構之人體試驗委員會取得相關訊息。

    食藥署表示,這些資訊能讓您在考慮是否參加臨床試驗時,做自己的主人!並依自身意願,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 何謂「超量」? 海外旅遊攜帶自用藥物入境規定

    何謂「超量」? 海外旅遊攜帶自用藥物入境規定

    2016年起新規定,帶超量非處方藥物會被依偽禁藥送辦,往後出國買成藥、維他命或託人國外寄藥物注意,限量限次,維他命超過1200顆就過量;攜帶藥品入境超出限量,必須事先申請,而且不同的種類的成藥合計不可超過6種;郵寄1年限2次,違者要罰。

    例如在「入境旅客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表」表上的成藥和維他命,萬金油3大瓶或12小瓶、八卦丹12小盒、龍角散6小盒、驅風油2瓶、中將湯丸2瓶、撒隆巴斯50片盒裝2盒、硫克肝2瓶、正露丸400粒瓶裝2瓶、胃藥1000粒瓶裝1瓶、曼秀雷敦藥膏6瓶、辣椒膏24片盒裝2盒、朝日萬金膏5片盒裝6盒,超出這些限量者,即為超量。

    此外,合利他命290粒瓶裝限2瓶、維他命12罐或總量1200粒、各種口服錠裝膠囊食品每種12瓶但總量不超過2400粒、中藥材每種0.6公斤合計12種、中藥成藥不超過12瓶(盒)但總數限36瓶(盒)以內。

    民眾攜帶超量藥品入境,或是海外寄送藥物回台,被海關攔下時,目前可以自行放棄,或事後補申請了事;可是2015年7月起,沒收銷毀事小,觸犯藥事法有關偽禁藥的罰則事大,最重被處10年以下刑期。

  • 搭飛機旅行,哪些物品嚴禁攜帶登機?(手提隨身行李、托運行李)

    搭飛機旅行,哪些物品嚴禁攜帶登機?(手提隨身行李、托運行李)

    如果你正準在搭乘飛機出國旅行、商務洽公,由於國際航空法規在美國911事件發生後變得極為嚴格,所以下面列出的各種嚴格禁止攜帶物品(簡稱違禁品),千萬不要放在手提隨身行李或是托運行李試圖闖海關帶上飛機,免得給自己在通關時找麻煩!

    乘客的手提隨身行李、託運行李嚴禁攜帶物品清單

    • 炸藥、槍械武器、煙火和照明彈。
    • 保險箱(盒)內含鋰電池或煙火產品。
    • 壓縮氣體(易燃、不可燃的或有毒的),例如:丁烷、丙烷、水中呼吸器氣瓶、打火機燃料或補充劑。
    • 氧化物,例如:漂白粉和過氧化物。
    • 易燃液體,例如:油漆和粘合劑。
    • 易燃固體,例如:安全火柴和易點燃的物品。
    • 行動抑制設備,例如:電擊氣以及荳蔻香料、辣椒噴霧器等裝有刺激物質的設備。
    • 劇毒藥品,例如:砷、氰化物或殺蟲劑。
    • 放射性物質。
    • 腐蝕性物質,例如:水銀(可能包含在溫度計或血壓表中)、酸、鹼和濕電池。
    • 在飛行中可能造成危險的任何物質,例如:磁化、攻擊性或刺激性物質。

    另外,由於美國在911事件後為了防範恐怖攻擊,保護國土安全,目前對於飛航安全規定幾乎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嚴格的國家。

    因此如果打算前往美國或是從美國飛往其他國家的旅客,務必注意航空公司櫃台上的規定細項。例如我國禁止托運,但是可以隨身攜帶的安全打火機,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就嚴格規定,禁止隨身攜帶任何型態的打火機登機或置放於託運行李中。

  • 藥物濫用危害日益嚴重 營造無毒家園刻不容緩

    藥物濫用危害日益嚴重 營造無毒家園刻不容緩

    我國衛生福利部近日提出警告,近年成年人濫用藥物情況日益嚴重。隨著科技與醫療水準進步,不僅找出更多證據顯示藥物濫用對健康危害的影響,更發掘出成癮性物質間彼此的相關性。

    依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2016年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臺灣各機關(構)通報藥物濫用個案,20歲~59歲(青壯年)占9成以上,此年齡造成的危害與影響層面,不單只是個人,乃至於家庭、職場及生活圈,影響層面深遠且廣泛。

    食藥署專家特別提醒,青壯年在離開校園後,面臨工作壓力與環境的改變,如何持續加強宣導藥物濫用之危害、避免誤用及拒絕藥物誘惑極為重要。

    自2014年起,食藥署與國民健康署合作,於職場辦理成癮物質預防教育宣導講座;2015年陸續邀請企業共同響應「拒絕菸檳毒,健康最幸福」之觀念;2016年更將非法藥物出現在生活圈的現況,包括非法藥物之偽裝術、混合多種類毒品的危害,以及不明化學組合而成的新興毒品等,納入衛教宣導重點資訊,提醒青壯年朋友,多一分留意少一分危害。同時也與娛樂休閒業者聯手,共同營造健康休閒環境,讓民眾安心消費;2017年藉由輔導機制深入職場,與各企業主溝通,加強「預防優於阻絕」之觀念,建置健康友善的拒毒防毒生活圈,對員工與企業主都是雙贏。

    食藥署表示,迄今已有近10個行業別,152家企業開始啟動。其中,部分企業重新檢視與採取相關預防作為,例如:由總公司率領轄下分公司或各部門,甚至相關企業間彼此的串聯,開始由點至線的連結與推動,未來期望能擴及至社區,達到點、線、面的結合。

    食藥署呼籲,重視青壯年成癮物質的危害與影響,期待能邀請更多企業以具體的行動,營造與實現無毒家園,為員工、為社會、為大眾,一起朝向「營造健康無毒生活圈」目標邁進!

  • 家用過期、剩餘醫療藥物(藥品、藥劑)廢棄物垃圾回收處理的方法

    家用過期、剩餘醫療藥物(藥品、藥劑)廢棄物垃圾回收處理的方法

    在資源回收觀念盛行的現在,許多人曉得紙張、鋁鐵、玻璃等類別的資源回收物品,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家用剩餘藥物(藥品、藥劑)應該如何回收丟棄回收?

    先提醒大家,由於藥物本身都具有相當複雜的化學成分,具有影響、干擾細胞的生理效果,有些藥物更含有致癌性和毒性成分,請大家千萬不要將藥物丟入堆肥或是廚餘回收桶內!

    固體藥丸、藥錠的回收前置處理方式

    如果是過期、廢棄或剩餘不再使用的藥丸、藥錠,可以放在夾鏈袋中密封,或是用塑膠袋包裝捆綁嚴實,隨一般垃圾放入專用垃圾袋,直接丟入垃圾車。

    液體藥水、藥劑的回收前置處理方式

    如果是過期、廢棄或剩餘不再使用的藥水、藥劑,可以將其倒入夾鏈袋,藥水罐和藥劑瓶用水沖洗後,將廢水也倒入夾鏈袋,然後在夾鏈袋中放入茶葉渣、咖啡渣或用過的擦手紙、衛生紙等,讓它們和藥水、藥劑混合在一起,吸收多餘液體,接著將夾鏈袋密封,隨一般垃圾放入垃圾車專用垃圾袋並包紮妥當後,直接丟入垃圾車。

    另外,如果藥物本身具有致癌性或可能致癌之細胞毒素或其他藥物,請務必交由藥局的家庭檢收站或醫療院所和衛生所等合格單位檢收處理。

    包裝藥袋、瓶瓶罐罐的回收處理方式

    如果是乾淨的包裝藥袋以及沖洗過的藥水罐,可參考袋身和瓶身上是否有資源回收標籤♻️(可以不用管是否有號碼),如果發現回收標籤,代表可依常態性資源回收處理作業交付清潔隊回收。

    延伸閱讀/推薦附錄

    1. 保麗龍可以回收嗎?該丟垃圾車還是資源回收車?
    2. 舊床墊、床鋪、床架如何回收?寢具行(床墊行)和環保局是否願意資源回收?
    3. 乾電池(充電電池、鋰電池)如何資源回收?
    4. 旅遊行李箱、登機箱如何丟垃圾車?資源回收還是可燃垃圾?
    5. 還能用的二手傢俱、家電,環保局是否有回收再利用服務?
    6. 舊衣物如何丟?是否可資源回收?
    7. 塑膠地墊可以資源回收清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