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院

  • 為什麼救護車在行駛中無法輕易變換車道?

    為什麼救護車在行駛中無法輕易變換車道?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緊急醫療救護車是文明社會中的必要存在。它們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接送病患前往醫院,爭取寶貴的黃金救援時間。

    然而,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馬路上經常會出現一個畫面,當救護車在行駛中,寧可被慢車擋著,不斷鳴笛示警,也不願意自己變換車道?

    甚至還有網友質疑:「這個救護車也很執著,就變道就好了啊,可能前車音樂放太大聲了沒聽到,所以說這個救護車駕駛的頭殼有問題嗎?」

    安全考量

    首先,救護車上的醫療人員,為了進行緊急救援,無法綁安全帶。而且車內裝有許多醫療儀器,並且可能正在進行徒手的急救操作。

    任何不必要的晃動都可能對病患和救護人員造成危險。因此,救護車駕駛員必須盡量保持行駛穩定,減少變換車道的次數。

    高速行駛的風險

    根據中華民國《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5條第2項明文規定:「在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上執行任務之救護車、消防車、警備車、工程車及救濟車,其行車速率不受前項規定之限制。…」

    救護車出勤執行任務,為了運送緊急傷患、病患,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速度可能會超過常見的110、120速限。使得高速變換車道的風險遠高於普通車輛。

    尤其是車內的救護人員、病患和儀器等物品無法固定位置,高速變換車道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包括車禍或翻車。因此,救護車駕駛員必須謹慎行駛,避免不必要的變換車道。

    病患的特殊需求

    每位病患的情況各不相同。有些病患可能面臨生命危險,有些病痛難以忍受,甚至連車體的一點震動都可能帶來極大的不適和痛苦。

    因此,救護車駕駛員必須盡量保持行駛平穩,減少不必要的變換車道,以確保病患的舒適和安全。

    結論

    緊急醫療救護車在行駛中,不輕易變換車道是為了確保車上病患和救護人員的安全。希望大家在遇到救護車時,能夠理解並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和配合,讓我們共同守護每一位病患的生命安全。因為,那車裡載的可能就是你或是你最愛的家人。

  • 電子血壓計的測量是否比水銀血壓計來得準確可用?

    電子血壓計的測量是否比水銀血壓計來得準確可用?

    電子血壓計(electronic sphygmomanometer)是利用現代電子量測技術間接測量血壓生理變化的現代醫療器材。

    電子血壓計有臂式、腕式甚至指式血壓計等測量方式。已經成為家庭自測血壓的主要工具。電子血壓計也因其方便性與無水銀污染等特點,被現代醫療機構廣為採納應用。

    不過相信很多人等會好奇,電子血壓計到底準不準?是不是使用水銀血壓計才能獲得更真實的數據?

    無論是水銀血壓計還是電子血壓計,它們的臨床驗證都是以聽診法作為標準進行血壓測量。只不過使用電子血壓計時,是由儀器通過統計學的方法來判定血壓值,加上不同廠商設計規範以及元件精密度等差異化,準確度比起經驗老道的醫生來說自然會比較容易失真。

    但是,我們卻不能說使用水銀壓力表的聽診法所測出的結果就比電子血壓計的測量結果準確,同理,認為電子血壓計的測量結果比使用水銀壓力表的聽診法所測出的結果更加準確也是錯誤的。

    醫院的醫生所使用的水銀柱式血壓計,只是壓力測量的工具。認為水銀柱式血壓計是精確的血壓計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水銀柱式血壓計只是一個壓力計而已,重點在於醫生通過聽診器進行的聽診。目前國際上已開發國家普遍禁止使用水銀柱式血壓計,而採用精度更高的電子壓力計(表),加上保持固定時間的校正,實際上已經足以作為正式的醫療器材使用。

    反觀水銀血壓計,有專業的醫生自然也有馬虎的醫生,加上白袍效應甚至是掛號看診的急迫性都容易造成血壓測量的失真。

    對個體被測者來說,電子血壓計和聽診法有差異是很正常的。因此不管是水銀血壓計或是電子血壓計,最重要的還是在固定的時間與環境下,維持一端長期時間的紀錄,如此得到的血壓值才有實際醫學意義。

  • 台灣虎航麻疹群聚接觸者全數解除追蹤,國內僅剩14名接觸者監測中

    台灣虎航麻疹群聚接觸者全數解除追蹤,國內僅剩14名接觸者監測中

    我國衛生福利部門的疾病管制署今(8)日表示,國內今(2018)年發生之台灣虎航麻疹群聚事件,截至最後監測日期(5月7日)未再新增確定病例,研判該波群聚疫情已告一段落,相關接觸者全數解除追蹤。

    根據疾病管制署(簡稱疾管署)統計,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計24例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起群聚事件,接觸者總監測人數共8,456人,其中國內接觸者已有7,549人觀察期滿解除追蹤,含航空公司群聚4,645人、南部醫院群聚215人,目前僅餘北部醫院群聚接觸者14人持續監測至5月14日,約佔總監測人數0.2%。

    疾管署再次呼籲,醫療院所及醫護人員對於疑似麻疹個案應落實「TOCC」機制,即詢問並記錄患者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等資訊,並遵循相關感染管制措施及通報流程,以利衛生單位及時採取防治工作;另提醒民眾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注意咳嗽禮節及手部衛生,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此外,提醒未滿1歲及未接種疫苗的幼兒應避免赴麻疹流行地區,一般民眾如計劃前往,可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評估;另於旅遊期間應以肥皂或酒精性乾洗手液勤洗手、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等;返國後應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 居家洗腎患者產生的洗腎袋,可以用專用垃圾袋丟棄垃圾車處理嗎?

    今天的問題是居家洗腎患者產生的洗腎袋,可以用專用垃圾袋丟棄垃圾車處理嗎?

    依據廢棄物清理法規定由家戶或其他非事業所產生之垃圾、糞尿、動物屍體等,足以污染環境衛生之固體或液體廢棄物稱之一般廢棄物。

    洗腎袋廢棄物除可於清洗後放入專用垃圾袋中,交由清潔隊清除外,亦可交由原醫療院所或附近醫療機構處理。

  • 家用過期、剩餘醫療藥物(藥品、藥劑)廢棄物垃圾回收處理的方法

    家用過期、剩餘醫療藥物(藥品、藥劑)廢棄物垃圾回收處理的方法

    在資源回收觀念盛行的現在,許多人曉得紙張、鋁鐵、玻璃等類別的資源回收物品,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家用剩餘藥物(藥品、藥劑)應該如何回收丟棄回收?

    先提醒大家,由於藥物本身都具有相當複雜的化學成分,具有影響、干擾細胞的生理效果,有些藥物更含有致癌性和毒性成分,請大家千萬不要將藥物丟入堆肥或是廚餘回收桶內!

    固體藥丸、藥錠的回收前置處理方式

    如果是過期、廢棄或剩餘不再使用的藥丸、藥錠,可以放在夾鏈袋中密封,或是用塑膠袋包裝捆綁嚴實,隨一般垃圾放入專用垃圾袋,直接丟入垃圾車。

    液體藥水、藥劑的回收前置處理方式

    如果是過期、廢棄或剩餘不再使用的藥水、藥劑,可以將其倒入夾鏈袋,藥水罐和藥劑瓶用水沖洗後,將廢水也倒入夾鏈袋,然後在夾鏈袋中放入茶葉渣、咖啡渣或用過的擦手紙、衛生紙等,讓它們和藥水、藥劑混合在一起,吸收多餘液體,接著將夾鏈袋密封,隨一般垃圾放入垃圾車專用垃圾袋並包紮妥當後,直接丟入垃圾車。

    另外,如果藥物本身具有致癌性或可能致癌之細胞毒素或其他藥物,請務必交由藥局的家庭檢收站或醫療院所和衛生所等合格單位檢收處理。

    包裝藥袋、瓶瓶罐罐的回收處理方式

    如果是乾淨的包裝藥袋以及沖洗過的藥水罐,可參考袋身和瓶身上是否有資源回收標籤♻️(可以不用管是否有號碼),如果發現回收標籤,代表可依常態性資源回收處理作業交付清潔隊回收。

    延伸閱讀/推薦附錄

    1. 保麗龍可以回收嗎?該丟垃圾車還是資源回收車?
    2. 舊床墊、床鋪、床架如何回收?寢具行(床墊行)和環保局是否願意資源回收?
    3. 乾電池(充電電池、鋰電池)如何資源回收?
    4. 旅遊行李箱、登機箱如何丟垃圾車?資源回收還是可燃垃圾?
    5. 還能用的二手傢俱、家電,環保局是否有回收再利用服務?
    6. 舊衣物如何丟?是否可資源回收?
    7. 塑膠地墊可以資源回收清運嗎?
  • 護士、護理師服裝的顏色秘密,你知道白、粉、藍、綠、紫護士服的意義嗎?

    護士被稱作天使一樣的職業,提起護士,人們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一襲素凈的白衣。不過,現在大部分醫院都不再是清一色的白色護士服。目前護理人員的工作服都是由醫院自行定做的,並沒有統一的硬標準。

    醫台前有身穿藍色套裝的護士,產科住院部有忙碌著的身著粉紅護士服的護士,急診室里有全身都充滿生命之綠的護士,老年科病房的淡藍色護士服溫馨又有朝氣。當你身處醫院時,這些多彩的護士服是不是能給你帶來一些溫暖和親切感呢?事實上,這些「奼紫嫣紅」的護士服可不是隨便穿的哦!

    在兒科、老年病房、手術室或者急診室,如果使用白色護士服,那麼護士的衣服上一旦沾上血漬,加上白牆、白床、白被子,患者難免會感到壓抑。而面對老年、兒童等需要特殊照顧的人群,護士服的顏色也會變化。老年病房和兒科病房採用了淡色,而手術室、急診室、重症監護病房(ICU)則是深色基調。

    護士的形象在患者眼中非常重要,服飾美體現了護士工作中的內在美。一名優秀的護士不僅需要專業的護理技能,而且要有外在的親和力。如果穿著不講究,患者就會皺眉頭。因此,護士工作服的選擇更多地是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是尊重患者和尊重職業的表現。

    白色護士服(大部分科室)

    顏色效果:鎮靜舒緩情緒,加快新陳代謝。

    素凈純潔的白色護士服是一般病房裡的主色調。作為護士服的傳統顏色,大部分患者都能從這個最為樸素的色彩里找到一份平靜、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氛圍。

    「白色讓人有乾淨舒服的感覺,能加快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緊迫感,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鎮靜、舒緩情緒的效果。」市一院骨科護士長戴璐說,對於一般病症的住院患者來說,他們需要這种放松而又整潔的氛圍。

    粉色護士服 (產科、兒科)

    顏色效果:夢幻溫馨,帶來家一樣的溫暖。

    目前,市內絕大部分醫院的產科和兒科的護士服都採用溫馨可愛的粉紅色調,看上去有點「小清新」。這是因為「粉紅色是一種柔和的顏色,兒童和父母在這裡都能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產科病房是一個像家一樣的場所,需要體現母性,產婦和陪護人員在粉紅色環境裡心情也會好一些。

    另外,有特點的色彩可以促進小朋友身心恢復,也帶來一種積極向上的感染力。粉紅色帶來的視覺效果還能轉移兒童的注意力,緩解住院時的不安情緒。

    綠色護士服(手術室、急診室、ICU(男護士))

    顏色效果:綠色通道,象徵生命力。

    一般來說,在急診室、手術室、ICU這三個科室就診的患者病情相對比較嚴重,對治療和護理的要求也更加高。

    「很早以前做手術也是穿白色護士服,衣服沾上血跡後很難洗乾淨,這樣就會變得很難看,患者也難以接受。」市一院急診科護士長沈蕾蕾說。現在,穿著綠色護士服的護士意味著享受「綠色通道」,工作開展起來也更加迅速準確。此外,綠色也是暖色,又象徵著生命復甦,可以鼓勵危重病患者積極治療,戰勝病痛,同時也賦予他們一種與病魔作鬥爭的勇氣。

    淺藍色護士服(特需病房、老年科)

    顏色效果:平靜理智,青春活潑。

    藍色,給人一種平靜、理智與純凈的感覺,能消除病人焦慮的情緒。淺藍色護士服青春活潑,有朝氣、有親和力,通過視覺傳輸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產生親切感,有利於病情的穩定與改善,能使住院患者產生一種信任感、認同感,營造融洽氛圍。

    「在醫院凝重的氛圍下,老年患者容易有悲觀的情緒,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產生擔憂,白衣護士、白大褂醫生多多少少會讓他們有些懼怕。」特需病房護士長蔡燕琴說,淺藍色護士服主要是用在老年人居多的特需病房和老年科,而這種青春有朝氣的色彩能給老年患者帶來不少「正能量」。

    紫色護士服、藍色套裝等(ICU(女護士)、導醫台護士)

    顏色效果:兼顧生命,有女性特色。

    同一個住院病房的護士也可以穿著不同顏色的護士服。市一院ICU護士長李金芳說,ICU的男護士穿綠色護士服,而女護士則穿紫色的護士服。兩種顏色都是深色,紫色護士服則在綠色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個性化的變化,既有綠色的生命力象徵,又有柔和的女性化特點,有利於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

    總之,不同醫院不同科室對護理人員的著裝規定不盡相同,但目的都是為了營造一個患者喜愛的環境。這些五顏六色的護士服中,你最喜歡哪種色彩呢?

    如果你打算購買專業的護士服裝、醫師袍服裝等,臺灣製造的 MIT 品牌近來也正在做推廣,例如「paqqo」甚至還建構官網提供線上販售。

  • 為何醫院是財團法人就不用繳稅?財團必不義!

    隨著長榮醫院爆出急診醫師與院方的矛盾後,有人開始想來檢討「為何醫院是財團法人就不用繳稅?」這個議題。由於這涉及到財團法人公益性以及會計法等問題,我也不是很瞭解所以沒打算深談,但是我卻同樣不解,為何有人也沒知道的比我多,卻能用力指著財團鼻子罵賤人?

    因為早期醫療環境欠缺,所以政府給予許多優惠(例如免收營業稅、免繳地價稅、慈善用途之房舍免稅,以及醫療社會服務符合法人成立目的之活動支出比率超過60%,其節餘可免營所稅等)讓財團願意投入資金在全省各地興建醫療院所,以維護各地區民眾的醫療健康。

    但是別忘了,醫院本身具有公益性價值(例如在緊急事件發生時需受政府指揮或是在拯救生命上有其責任等),以及醫學研究需要極為龐大的經費、器材折舊成本攤提比其他行業更鉅大(我曾經幫診所修過血液檢查機器,耗材成本價 0.5 元,我們公司直接報價一萬元)等原因,如果你要談醫院為何不用繳稅前,先問問我們要不要對國小、國中收費。

    嘛,不過近年臺灣反財團的社會氛圍下,沒人在管你過去就是了。財團必不義!

    當然了,醫師、護士個人的勞務所得目前是另外徵收個人所得稅這點,我完全沒有意見!但是此稅收也該列入醫院的稅收紀錄才能體現真實的財務狀況,否則有心人操作數字的結果很容易讓醫療院所蒙受不白之冤,例如這幾天幾家媒體就針對某一兩家特定醫院,指責他們完全不必繳稅,這根本就是謊話連篇。

    等等,聽說美國第一名的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GH,他們醫院一年收入超過 30 億美金(員工薪資支出佔總成本 42%),而且深受政府給予的免稅優惠呢(稅收主要是從非相關業務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