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DC 的英文全名如何拼寫?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DC 的英文全名如何拼寫?

    今天政府組織在國際外語常見的問題是關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DC 的正式英文全名如何拼寫?」

    疾病管制署的中文正式頭銜全名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英語全名為「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Republic of China」,中文僅簡稱(衛福部)疾管署,英語簡稱 CDC。

    我國疾管署業務涵蓋範圍包括台灣島(Taiwan Island)、澎湖群島(Penghu Islands)、金門島(Kinmen Island)、馬祖列島(Matsu Island)、蘭嶼(Lanyu)、綠島(Green Island)以及南沙群島(Nansha Islands)。

  • 巴黎聖母院火災,台灣、澎湖有類似共同中心信仰的古蹟嗎?

    巴黎聖母院火災,台灣、澎湖有類似共同中心信仰的古蹟嗎?

    聽聞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臉書上許多文青們爭相哀悼,讓迷者內心納悶,台灣、澎湖是否有類似共同中心信仰,可以勾起人們共鳴的古蹟存在嗎?

    其實在台灣島和澎湖群島兩個地區,目前還可以見到的「真古蹟」,大多是宗教廟宇建築,有著地方民眾共同信仰的背景,才多少得以躲過日據時代的摧殘(例如台北城被拆到只剩四扇門)。

    現在台灣各地興起一股「假古蹟」熱潮,紛紛把日據時代建築維修,甚至是無中生有搞出一棟。

    尤其廟宇的建物除了宗教信仰外,還有大量傳統中國建築的技法在裡頭,甚至不乏從中國大陸花大錢請來的師匠級人物,跟巴黎聖母院是類似的存在,差別只在於法國是單一宗教強盛,加上海上貿易與殖民主義讓他們發了大財,反觀我們大多只是地區信仰支持,兩者所接收到的關注度自然有差。

    因此台灣島或是澎湖群島上,不管是哪種古蹟建築物被火焚燒,基本上都會受限於地區性以及宗教性(文青也是一種信仰)影響。

    如果非要說有哪個建物發生大火能夠引起多數民眾共鳴的話,或許已經被拆掉的台北商場還能有些機會。起碼除了台北人以外,早年中南部人上台北第一眼見到的都是它。

    至於故宮嘛,連想都不要去想,那裡頭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重中之重,是可以為此發動國家戰爭的那種重要,連有零星火災的絲毫可能性都不應該存在,只要是有出現任何大小火災,都是政府失職。即便是隕石掉落或是火山爆發,政府也必須事前防範到,沒有藉口。


    話說回來,台灣島上目前值得花大錢保存的古蹟也不多,很多都是為賦新辭強說愁,把一些廉價建築當寶貝,台北尤甚。

    最近的政府甚至還很流行一件事:「花人民的納稅錢重新蓋一棟已頹頃的普通日式民房」,然後再把這些全新房子當作古蹟來展覽,規定東規定西、限制一大堆。而且可能還因為太普通,所以也沒有要收費的打算。

    那你還不如乾脆學日本立一塊告示碑,做開放空間算了,也不用花一堆錢,甚至蓋到一半還因為預算被卡住,只能讓房屋骨架在那邊吹風淋雨又快頹頃了。

    如果真的那麼想看日本普通民房,大可買一張機票去日本旅遊,花點錢甚至還能找到可以當民宿住的百年民家。

    這其實是日本人自己都在拆的東西,我們卻當成寶。

    雖然不管是蓋蚊子館還是這種假古蹟,最終都有錢可撈,但現代政客跟地方民代學乖了,不去搞容易被看破手腳的蚊子館,改弄這種起碼有觀光名目的工程。

  • 和運租車的 Wish 跟 Sienta 七人座車誰比較大、寬敞?

    和運租車的 Wish 跟 Sienta 七人座車誰比較大、寬敞?

    今天在台灣島上自駕旅遊的問題是關於「和運租車的 Wish 跟 Sienta 7人座車誰比較大、寬敞?」如果一家子人或是學校同學、公司同事想要租車自駕出遊的話可以參考這一篇。

    和運租車算是中華民國前三大的汽車、機車租賃平台(很謙虛的說法),甚至跟全球租車平台 RentalCars 合作,提供外國人來台旅遊時可以簡單地租到代步工具。目前主要營運範圍僅限台灣島內,尚未提供澎湖群島、金門群島以及馬祖列島等地區的租車服務。

    如果一次出遊人數在五到七人之間,加上又要甲租乙還的異地還車服務的話,只有 Toyota WishToyota Sienta 這兩款七人座車可以選擇,其中 Sienta 算是 Wish 的繼任車種,所以正常來說選購較新款的車總是問題比較少。例如 Sienta 的玻璃面積比起 Wish 來得大,增加視野的同時也等於增加行車安全。

    不過實際上如果是要比較車內空間大小的話,那又跟新舊車款沒太大關係了。所以在實際比較過兩台車的車內空間後,從結論來說,Wish 的車內空間(含行李箱空間)會比起 Sienta 來得大。

    第二排的座椅寬度,如果左右各坐一個成人,兩個人之間的空間,Wish 會有 33 公分,Sienta 只有 28 公分。第三排的 Wish 有 21 公分,Sienta 只有 14 公分。

    第二排座椅的膝部空間,Wish 有26公分,Sienta 有 25 公分。第三排座椅的膝部空間,Wish 有 21 公分,Sienta 只有 14 公分。

    從這邊能看得出來 Wish 的第二排座椅在空間利用性上比起 Sienta 來得餘裕。至於第三排座位雖然看似 Wish 比起 Sienta 來得大,不過 Wish 的座椅較低,成人坐在那邊會有點憋屈的感覺。反而 Sienta 因為車內空間較高,所以座椅高度可以支撐著大腿,對於腿長的人來說反而比較好坐(想開 Wish 的話最好有個短腿的)。

    至於後車箱的行李空間,如果在座椅都正常放置的狀態下,Sienta 大約可以擺得下兩個半(?)登機箱(站立),如果放倒第三排的一個座位的話,可以層疊至少三個托運行李箱,外加一個登機箱,算是相當夠用了。而 Wish 在座椅正常狀態下,後車廂空間由於兩側沒有車廂襯板,所以會比起 Sienta 來得大,放置到三個登機箱不是問題,還能再塞兩三個軟包。

    因此如果是六個人出遊,我建議可以租 Wish 會比 Sienta 來得輕鬆入座,但是如果只是五人想租七人車,那我反而建議可以先從 Sienta 下手了。

    其實人數一多還得考量到行李空間的問題,如果都是同一家人,還可以共用一兩個行李箱就好。但如果是同學一起出門,而且還是男女生混雜的話,基本上就是一個人一個行李箱了,那車內空間絕對會直接爆掉。通常我的建議是如果人數在六人以下,那七人座車只要犧牲第三排一個座位還是塞得下不少行李,否則還是想辦法去租九人座車吧。如果真的因為甲租乙還所以不給租這種冷門車款,只好叫幾個人只用後背包帶行李了。

    參考文獻
    1. 全球租車平台「RentalCars 自駕租車查詢」。
    2. 和運 iRent 共享汽機車 App 專屬 60 分鐘免費優惠折扣序號:「ir342544」。
  • 一斤幾兩?一斤幾公斤?1斤、1台斤、1市斤等重量單位換算?

    一斤幾兩?一斤幾公斤?1斤、1台斤、1市斤等重量單位換算?

    今天在台灣傳統市場常見的重量單位問題是關於「一斤幾兩?一斤幾公斤?1斤、1台斤、1市斤等重量單位換算?」

    斤,又稱司馬斤,是中國傳統度量衡的質量與重量單位,起源於中國,再隨著文化思想傳承至朝鮮半島、日本、越南、馬來半島等地。現時多為傳統市場和商行(例如茶葉行)慣用的重量單位。

    台灣島在日據時代由於需要將農作物運往日本,因而模仿日本尺貫法,制定了與日本斤類似的台制「台斤」。在中華民國光復台灣後,默許了台斤作為台灣地區的常用重量單位,而金門與馬祖由於未受日本殖民統治,因此仍使用中華民國官方制定的「市斤」。

    市斤、台斤、台兩、公斤的重量單位轉換

    台灣地區

    • 1 斤 = 1 台斤(菜市場、茶業行等行業都是通用單位)。
    • 1 台斤 = 600 公克 = 0.6 公斤。
    • 1 台斤 = 16 兩(又稱台兩)。
    • 1 台兩 = 37.5 公克。

    中國大陸、金門、連江(馬祖)地區

    • 1 斤 = 1 市斤。
    • 1 市斤 = 500 公克。
    • 1 市斤 = 10 兩。
    • 1 兩 = 50 公克。

    從上面個單位簡單換算後可以得知,中國大陸的 1 市斤約等於台灣台斤的 13 到 14 兩左右。

    延伸閱讀
    1. 一公斤幾磅?一磅幾公克?1公斤、1磅、1盎司等重量單位換算?
    2. 台灣特有重量單位「台斤」的歷史由來
  • 台灣特有重量單位「台斤」歷史由來為何?

    台灣特有重量單位「台斤」歷史由來為何?

    目前已知最早在七千年前,台灣島和中國大陸的土壤相接,生態互相平衡,但根據已有文字的信史記載,台灣這個島嶼和中國的文化接觸最早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李氏唐朝時代。但是歷經明朝與清代整治後,中間一度卻被日本發動戰爭佔據為殖民地(殖民期間統稱日據時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寶島才又重新回歸我們中華民族手中。

    雖然日本佔據台灣島僅有五十年時間,但是從日軍早期採取的血腥鎮壓,大量屠殺數十萬異議人士,到後期更強施日本皇民化教育,造成台灣各地方在光復後仍多少充斥日本習慣。例如台灣傳統市場、茶業行普遍使用的「台斤」就是從日本軍國主義終結後仍流用至今的一個範例。

    台灣島在日據時代由於需要將農作物大量運往日本,甚至作為日本發動血腥戰爭的必須物資,當時駐台總督府特別模仿日本尺貫法,制定了與日本斤相同的台制「台斤」,方便當時眾多未受教育的台灣底層民眾進行換算。

    在中華民國光復台灣後,政府默許了已深入民間的台斤作為台灣地區的常用重量單位。而金門與馬祖由於未受日本殖民統治,因此仍使用中華民國官方制定的「市斤」。

    斤,又稱司馬斤;兩,又稱司馬兩,兩者皆是自古流傳至今的傳統度量衡的質量與重量單位。起源於中國周代以前,再隨著文化思想傳承至朝鮮半島、日本、越南、馬來半島等地,實際質量隨著地方與時代都各有些微變化。現時多為傳統市場和商行(例如茶葉行)慣用的重量單位。

    至於為何會有司馬斤、司馬兩的別稱,那是在古代中國有個官職叫「司馬」,司馬主要掌管軍事,其中因為糧秣管理需要秤重,於是「司馬」就和重量單位扯上關係。中國自周代開始有重量單位:斤、兩、錢、分,因此稱為「司馬斤」、「司馬兩」等,計量的工具叫做「司馬秤」,這一標準也叫「司馬平制標識」。一司馬斤等於十六司馬兩,成語「半斤八兩」就是這麼來的。

    參考文獻
    1. 一斤幾兩?一斤幾公斤?1斤、1台斤、1市斤等重量單位換算?
  • 泳渡日月潭的兩岸游泳距離為多少?

    泳渡日月潭的兩岸游泳距離為多少?

    今天游泳競技比賽的 @issue 問題是關於「泳渡日月潭的兩岸游泳距離為多少?」

    台灣最知名的長距離游泳活動「泳渡日月潭」是每年國內外游泳好手的重頭戲之一。

    位於台灣中部的南投日月潭,湖面海拔高736公尺,常態面積7.9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7公尺,東西岸最寬距離為4.3公里,南北岸最長距離為4.45公里,環湖公路全長 33 公里。

    雖然日月潭很大,但是一般泳渡日月潭的活動規則都會將游泳距離設定為 3000 公尺,屬於長泳的體能活動。市區常見的室內游泳池標準泳道 25 公尺,等於需要來回游 50 趟。因此在你準備參加泳渡日月潭活動前,請務必先去游泳池訓練自己的長泳能力喔!

  • 我的國啊!屬地主義的問題錯出在哪裡?

    我的國啊!屬地主義的問題錯出在哪裡?

    在臉書上看到網友 A 推崇屬地主義,認為亞洲人還是傳統、保守、迂腐,太過於在意血統。並且舉美利堅合眾國為例,認為只要移民去美國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是美國人,接著就是推崇這種屬地主義精神「最高」!

    網友 A 還提出質疑,如果說母語才能代表國家,那大陸的中文跟台灣的中文就是不一樣,上海的中文跟山東的中文也不一樣。如果是以血統來分,那混血兒該怎麼辦?

    接著網友 A 又舉例,他是在台北長大,在高雄定居,當別人問他是哪裡人時,他都回答不出來,因為他覺得兩個都是他的家。最後他提出批判,連台灣這麼小都有縣市之分,更不用說年輕人會對自己的國家認同感到困惑。

    因此網友 A 下了一個總結,一個國家不應該用種族血統或是語言去做判斷,屬地主義才是最好的證明方法。(等等,網友 A 是不是剛剛才說自己無法回答是台北人還是高雄人的困擾?)

    國家與土地的混淆造成鑽牛角尖

    我得說,當人吃得飽、穿得暖、腦袋混沌時,就會開始陷入一個由無數錯誤見解所構成的無止盡鑽牛角尖過程。如果按照網友 A 的邏輯思維來論證,那屬地主義才是最糟糕的方式

    屬地主義才是國家這種觀點其實隱含排他性,例如墨西哥人站上美國土地一樣會被抓,你跳機美國一樣是非法移民。而且地球只有一顆,最後只會出現「如果你不認同我,那就是我的敵人,請你滾出地球」這種鄉民結論。

    或如網友 A 所說:「我生活的土地才是我認同的國家!」那我想問問網友 A,你在這片土地走過多少地方?我光是台灣環島就超過20圈,我想我的國家範圍應該會比你大。

    而且照網友 A 的標準也不是美國的屬地主義,否則夏威夷人到底是美國人還是夏威夷人?

    其實網友 A 只是犯了多數鄉民一樣的錯誤:「邏輯層次完全錯亂」。

    在你談血統、種族、語言、出生地或是生活的土地之前,你必須先理解國家是怎樣的存在。

    夏威夷之於美利堅合眾國;台灣之於中華民國。

    上面這段簡單論證其實最能區別出國家與土地之間的實際差異。先不管聯合國是否承認,更別鳥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單純以國家位階的角度來看,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的地位其實跟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R.O.C.)才是一致。

    先有國家,才出現土地的界線。國家之於人的位階高於土地之於人。

    所以夏威夷是土地,住在上頭的人是夏威夷人,而美利堅合眾國是國家;台灣是土地,上面的人叫做台灣人,但是中華民國才是國家。

    所以日本這個國家之下才有有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以及琉球群島這些土地。而台灣不是日本的土地,也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

    順帶一提,日本九州的面積只比台灣島面積大560平方公里,大約是兩個台北市面積。而中國大陸的海南島只比台灣小兩千多平方公里,大約是一個台南市的面積;不過海南島可供人口利用的平原卻是台灣的兩倍。

    再說一次,鄉民的錯誤觀念必須先被導正,雖然土地一直存在,但唯有先有國家,才有國家之下的土地界線。

    往往台灣鄉民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因為只活在台灣島,認為土地的界線只在1,200餘公里的台灣島海岸線上。這可讓我想到古代人認為划船到世界盡頭會掉下去一樣滑稽。

    被鄉民扭曲的屬地主義

    那麼鄉民老愛掛在嘴上的屬地主義又是什麼?鄉民似乎認為自己出生在台灣島上,所以台灣國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存在。

    • 屬地主義(Jus soli),又稱出生地主義,一種用來認證公民資格取得的方法。無論父母是哪國人,只要出生在一國領土內,即可自動獲得該國國籍。
    • 與之相反的則是屬人主義(Jus sanguinis),即血統主義,自然人原始國籍確定的原則之一,指以自然人的血統關係(即父母國籍)為標準確定其原始國籍,是由親子遺傳而取得國籍的法律原則。

    注意!無論是「屬地主義」或「屬人主義」都只一種法律原則從來都不是用你的出生方式來決定國家,而是政府可以用你的出生來證明你是哪個國家的人。

    你出生在台北,所以你是台北人;你出生在台灣,所以你是台灣人;你出生在地球,所以你是地球人。這邊所提到的台北、台灣和地球其實代表的都是土地的意涵,但是你卻不可以直接畫上一個等號,就硬說土地等於國家。台北不是國家,地球也不是國家(至少現在還不是)。

    你是台北人,你是台灣人,你是中華民國公民,這三個身份完全是可以兼容的存在。就如同他是夏威夷人,他是美國人,他是美利堅合眾國公民一樣完全不會衝突。

    就像前面段落所說,先有國家才有「土地的界線」,也是先有國家,才會出現「如何認證你是哪個國家的公民」的需要。你也因此得以享受國家給予你的權利,以及所應負的義務。

    退一萬步言,如果沒有國家,你連出生在這個國家的土地上都沒有辦法。

    就像當年日本侵略戰敗後,領土曾經一度要被強國瓜分。如果沒有蔣中正總統阻止的話,那現在的日本人又會如何變成哪個國家的人呢?

    屬地主義近年來不斷被提出質疑,這一點可由近年各國政府紛紛討論是否取消相關規定看出端倪。由此可證明鄉民口中所謂的以屬地主義來作為國家的依據,完全只是邏輯錯亂的腦補思考模式。

    屬地主義的誤解案例

    網友 A 其實就如同一般鄉民,老愛批判亞洲文化如何鄙陋,更甚者還最愛抱怨自己的國家是多麼不堪,眼光完全被細微末節的刻板印象所封閉,似乎從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那刻以來就一直存在著一股深深的民族自卑感。因此當網友 A 不斷強調歐美都是屬地主義時,我白眼都快翻到後腦勺去了。

    地球上大多數國家其實都還是以屬人主義為主,完全施行屬地主義的國家則以美國為首,基本上都是美洲國家。主要原因在於美洲的現在居民都是移民以及歷經歐洲國家的長期殖民,才有偏向屬地主義的傾象(而且還不是全部)。但就算是美國,近來也打算修改這項政策,取消屬地主義規定。更別提紐西蘭等一些國家早在十來年前就已經取消無條件屬地主義的法律了。

    而且網友 A 忘了,歐洲有個國家為了血統論,甚至連同日本一起導致了單一戰爭死亡人口最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網友 A 另外還提到日本也是屬地主義,這根本是天大的笑話,也證明了平常老愛把屬地主義掛在嘴邊的鄉民其實完全沒有常識。

    日本打從骨子裡就是一個超級注重血緣、血統的國家。

    即使他們近代大量接受外來人種洗基因,卻仍然非常要求「歸化」的!相信你一定聽過日本旅遊非常棒,但長住就算了的這種傳說吧!?而且日本人就算移民到外國,基本上還是會以身為大和民族為傲。

    鄉民們只要談到屬地主義時,最愛提到的國家肯定就是美國,似乎把美國當成自己的爸爸,把日本當人自己的媽媽。

    其實歷史文明越是悠久的民族就越會以自己的血統為傲。

    至於美國原本就是個特例,他們部分白人甚至都還保有在追溯正統英國的意識存在,而那些移民美國的人原本不少就是為了尋找新世界的機會主義者,說自己是美國人跟自己是哪個種族的人一點都不會衝突。而且你沒瞧見在美國的各個民族,很容易形成一個個擁有各自民族特色的社區。又好比愛因斯坦即使逃往美國,也終身以身為猶太人為榮,反觀台灣人?

    明明就是華裔,偏偏打死不認,硬要想一個台裔這種掩耳盜鈴的新名詞。那澎湖人得改叫澎裔,金門人要叫做?

    其實中國這個詞彙的存在會引發爭議的根本原因,在於它本身已存在有數千年的歷史,一直到了近百年才被當作唯一的正式國名縮寫。

    中國除了代表一個國家外,跟唐朝、漢人等詞彙一樣代表著一個民族淵源。

    因此當中國人跟中國人可以被帶有不同目的的人引申出不同意思時,大夥兒們就可以為了各自想法開始爭吵。其實在爭執之餘有許多人都刻意遺忘了,現在的中國擁有中國這個國家縮寫名稱可根本還不到40年,甚至比起中華民國擁有中國這個稱號還要短暫。

  • 中華民國護照可在哪五國家使用自動通關免排隊?

    中華民國護照可在哪五國家使用自動通關免排隊?

    每一位帶著愉悅心情出國旅遊的人,最怕在機場海關遇到排隊人潮,往往一排十幾分鐘甚至半小時都是常見的事情。

    其實隨著我國和其他國家往來愈加密切,已經有五個世界大國海關已對中華民國(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綠島、蘭嶼等地區民眾)開放使用自動通關服務,只要事前申請就能輕鬆帶著中華民國的護照(Passpor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在日本、南韓、美國、英國和澳洲這五大國家進行快速通關。

    日本(Japan)

    日本在2016年曾推出信任旅客計畫(Trusted Traveler Program,簡稱TTP),旅客只要符合5大條件就能提出申請,包含:

    1. 過去12個月去過日本2次以上;
    2. 持有護照所屬國家地區為日本免簽國,而且TTP新制中可受理申請的國家;
    3. 過去沒有被日本拒絕入境或驅逐出境記錄;
    4. 沒有犯罪記錄;
    5. 過去1年必須在日本或台灣政府機關、日本或台灣政府出資的機關、日本的子公司或上市公司、台灣的上市公司。

    該項自動通關功能僅限東京成田、羽田、名古屋中部、大阪關西國際機場等4個日本機場可使用,且需附上日文或英文職證明書、工作資料,主要針對商務人士開放

    延伸閱讀:日本 4 大機場實施快速通關,提供中華民國民眾免排隊入境服務

    長榮航空 EVA
    準備啟航前往日本的長榮航空凱蒂貓專機(圖片來源:迷走客

    南韓(South Korea)

    南韓(或稱韓國)在2018年與中華民國簽訂「台韓互惠使用自動通關瞭解備忘錄」。凡是中華民國公民即日起前往韓國,年滿17歲以上就能申請。

    初次申辦的旅客在抵達韓國時,須以人工方式入境,再攜帶護照前往可申辦的SES註冊中心指定地點,填寫電子申請書,經註冊官蒐集申請者照片及指紋影像,最後經過檢核通過,貼上SeS註冊貼紙就可以完成申請。

    延伸閱讀:南韓旅行:如何辦理韓國機場海關的 SeS 自動通關服務?

    South Korea Airport SES screening L2
    南韓自動通關服務現況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US)

    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在2017年起將中華民國旅客納入全球入境計畫。現在只要透過美國全球線上註冊系統申請,並通過面試,就可以不用排隊,在指定的美國機場使用專用通道入境。若想申請的旅客,須先於美國信任旅客計畫網站填寫申請表,待申請通過就會安排面試。

    申請規費:100美金。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UK)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在2016年推出登記旅客服務,只要年滿18歲的中華民國旅客,持有英國簽證或2年內造訪英國4次記錄,就可以透過英國外交部官網申請,10個工作天內就能知道是否申請成功。

    申請規費:70英鎊;被退件時會退回50英鎊。

    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AU)

    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洲,在2017年將中華民國旅客納入智慧閘門計畫(Smart Gate)服務中,只要年滿16歲並持有中華民國晶片護照,同時持有澳洲電子觀光簽證(ETA)者,不用提前登記,在抵達主要機場後可攜帶護照到 Smart Gate 自動通關機器前辦理,以後就能在澳洲境內使用自動通關服務。

  • 台灣人跟大陸人誰比較有人情味?

    台灣人跟大陸人誰比較有人情味?

    關於旅行兩岸時最容易遇到關於「人情味」的問題,你知道台灣人跟大陸人哪一邊比較有人情味嗎?

    如果要比人情味的話,台灣跟大陸其實只差在「認不認識」。

    對陌生人,台灣人確實比大陸人放得開,你在街上迷路時很容易找到人詢問該如何走,不過我在大陸旅行時碰壁的次數多到讓我想躲在路邊戳地板。

    但只要雙方認識了,大陸人的熱情往往讓人感到心驚,而且他們願意付出更多。

    這種認識除了交際上的認識外,其實也就是一種距離,大陸人對於人際間的距離比較敏感,有了距離便會很容易感受到他們散發出的冷漠,表明了生人勿近,這或許跟生活在共產黨的土地上多少有些關係吧。

    當然了,對於討厭中國大陸的人來說,他會說這種人情味是有算計的,是邪惡的。不過那也要自己去接觸才曉得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算計啊。畢竟,你有沒有值得人家算計的價值都還不一定呢(逃跑)。

  • 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的台灣十大建設是哪10個?

    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的台灣十大建設是哪10個?

    十大建設是指我國政府於1974年至1979年間,由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為了改善台灣島上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包括運輸通信類、工業建設類以及能源開發類,奠定了我國往後近半世紀以來的產業發展契機。

    運輸通信類

    一、中山高速公路,計畫經費:480.00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58年10月至67年12月。

    二、鐵路電氣化,計畫經費:224.37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58年1月至68年8月。

    三、北迴鐵路,計畫經費:64.10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62年12月至68年12月。

    四、中正國際機場(現在桃園國際機場),計畫經費:103.08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63年9月至67年12月。

    五、臺中港,計畫經費:55.16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62年10月至65年12月。

    六、蘇澳港,計畫經費:79.00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63年7月至70年12月。

    總工程預算小計達1005.71億元。

    工業建設類

    七、中國鋼鐵廠,計畫經費:369.01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60年11月至66年12月。

    八、中國造船廠,計畫經費:83.94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63年7月至65年11月。

    總工程預算小計達452.95億元。

    能源開發類

    九、石油化學工業,計畫經費:203.99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63年4月至65年12月。

    十、核能一廠,計畫經費:284.89億元,建設期間從民國59年12月至68年8月。

    總工程預算小計達488.88億元。

    以上十大建設共三大類別的總工程預算合計達到 1947.54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