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氣的空軍飛行夾克(Air Force Flight Jacket,或稱 Bomber jacket)是許多軍事迷的最愛,部分型號的夾克左胸口處,靠近中間拉鍊位置有時候會被縫上一塊垂直的長形布條(更古老的是皮革),看似類似束帶的功能,卻縫固了上邊、下邊和右邊三側,只留下面向中央拉鍊的單開口,相信許多人對它的功用感到存疑。

US Air Force Flight Bomber Jacket Sample
美國空軍飛行夾克復刻版

大家第一時間可能會猜測作為「名牌(Nametag)」在飛行夾克上使用,可以繡上(或黏貼)飛行員姓名、軍銜、軍種、呼號(Call Sigh)以及軍種徽章圖案等情報。不過這種名牌大多是橫向的長型布條或是一塊魔鬼氈,跟今天介紹垂直而且有單向開口的束帶完全不一樣。

這條束帶(或稱布條)其實是一種「Oxygen mask tab」,中文可翻譯成氧氣面罩護耳(附在某物上或從某物上伸出的小翼或一小條材料),用來將氧氣面罩固定夾(Oxygen mask retainer clip)固定在飛行夾克((例如:MA-1 bomber jacket、MA-2 bomber jacket)上。

air force flight jacket billjack 32 oxygen mask tab
飛行夾克的氧氣面罩配戴方式(圖片來源:US Military Aviation

大家可以參考上面這張圖片,飛行員的氧氣面罩導管被固定夾在左胸前布條上,作為整線的目的使用,避免在戰鬥機艙內過多雜亂管線影響飛行操控。

在飛行夾克上縫製單向開口的氧氣面罩護耳,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束帶材質是牛皮,提供良好的耐用性。近代除了故意設計的復刻再製版會使用牛皮外,大多都是用尼龍材質布料取代了。

至於為何只留下單邊開口,而不乾脆做成左右可貫通形式?我個人猜測是因為用夾子夾在護耳單邊已經足夠,如果做成貫通反而可能夾過頭,造成飛行員在遇到需要快速分離氧氣面罩的時候反而容易卡住。

另外近代飛行員會在脖子掛上一組像頸枕的垂掛物,或是穿戰鬥背心,氧氣導管可以直接調整位置,因此大多數的飛行夾克其實已經不再需要特別縫製這塊布料了。

延伸閱讀:《Bronson 1955 US Air Forces USAF Vietnam War Industries MA-1 Flying Flight Bomber Jacke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