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of cityscape fog mist weather

每年到了冬天前後,各地區因為氣溫變化劇烈導致天空容易出現白茫茫的漫天大霧,這種自遠古以來就有的自然天氣現象,卻因為英國工業革命帶來的地球規模等級工業污染至今,讓我們已經很難區分這些霧霾天氣到底是乾淨健康的霧氣(Fog),還是會損及身體健康的霾(Haze)。

地球自然界的天氣現象可以概分成水(如:霧或雨)、塵(如:霾或沙塵暴)、 光(如:暈或虹)及電(如:閃電或雷聲)這4 種基本現象,其中如果分辨造成天空霧茫茫景象是因為水氣造成的霧還是髒東西組成的霾呢?

如果身邊有手機或電腦,還可以上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網站「空氣品質監測網」頁面,查看國家境內各地區的空氣污染狀況。或是可在「IQAir」、「Berkeley Earth」等網站查看全世界各國家空氣污染狀況。

如果身邊沒有網路,或者只是單純坐在沙發上,興趣使然想去思考理解窗外的天氣是霧或是霾,其實也可以透過下面方式簡易判斷。

簡易辨識霧還是霾的判斷原則

一、顏色。

霧(Fog)的視覺顏色是白色,因為霧是由細微密集之小水滴組成。

霾(Haze)的視覺是黃色或橘紅色,因為霾是極細微之塵埃與鹽類粒子形成。

二、能見度。

一般造成我們能見度不及 1 公里的視障稱之為霧。

霾則是能見度小於 10 公里時的天氣現象。

三、相對溼度。

我們可以利用當時大氣的相對溼度來協助判斷是霧還是霾。

霧是小水滴組成,所以有濕潤感,相對溼度接近 100%。

霾是懸浮於空氣中或被風吹起、肉眼無法辨識的質點造成空氣混濁,因此發生時相對溼度大約都在 75%以下。

霧霾天氣是一種病句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 是特定天氣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為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例如:PM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遇到極易出現大範圍霧的特定天氣系統時,當兩者相混合有人會稱為「霧霾天氣」,所以這種現象在城市中比較容易出現。

然而霧霾乙辭是個讓人難以判別到底是霧還是霾的病句,因此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在進行地面氣象觀測以及編報時,仍將「霧」與「霾」分開使用,也是避免不精確的用語導致民眾誤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