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為什麼越吃越沒效?

如果你飽受病痛折磨,需要經常吃止痛藥來減緩痛楚,是不是覺得止痛藥似乎越吃越沒效?更擔心以後劑量還會越吃越重?

目前醫學界常用的止痛藥一共有三大種類,包括:

  1. 乙醯胺酚;
  2.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及
  3. 鴉片類止痛藥。

「乙醯胺酚」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市售非處方止痛藥,在藥局就能買到,多用在拔牙、骨折、開刀、頭痛、生理痛等疼痛,屬於短期且不會產生耐藥性,不會因為吃了止痛藥,造成以後疼痛時,要越吃越重才見效,但是這種止痛藥的止痛效果相信不少人都還是會有感覺(例如拔牙後的酸麻感)。

鴉片類止痛藥屬於處方藥,主要用於急性疼痛的緊急治療、慢性疼痛頑固性疼痛癌症疼痛,比起前面非處方止痛藥有更強的止痛效果,需要醫師處方才可使用。醫師在使用這種止痛藥時會從小劑量開始,以減少耐藥性的發生,也就是大家最怕以後只能越吃越重的後果。

關於止痛藥為何越吃越沒效的陳年問題,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專家表示,在醫學界臨床經驗中,疼痛剛開始前30分鐘服用止痛藥品,效果最好,若等到痛得受不了才吃藥,往往效果不佳,甚至需要加倍劑量。

此外,也可能是因為生理退化、病灶變嚴重或癌症病人疼痛情形愈加嚴重,而覺得止痛藥無效,以及其他合併使用的藥物、抽菸、飲酒等原因,都可能導致藥效變短,感覺似乎吃藥也無法止痛。

食藥署強調,只要民眾照醫師處方或藥師建議,不用害怕使用止痛藥,也不用擔心耐藥性,就算醫師開了鴉片類止痛藥,只要遵照醫師指示使用,一樣可減緩耐藥性的發生時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